先知先觉的开发商们正在逃离三四线,或者说,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未深入三四线。等到2019年的春天,一二线率先回暖,这个趋势越发明朗。
辽宁营口,一个位于辽东半岛的三线滨海城市,却是很多开发商心口的“痛”。
6年前,一家央企开发商在此销售停滞,“铩羽而归”;6年后,万科在2018年财报中,将其位于营口的海港城项目计提存货跌价0.68亿元。
数据显示,万科海港城所在的鲅鱼圈板块,在售楼盘达83个,大部分价格在3000元/到8000元/平方米。均价6000元/平方米的海港城,位置尴尬。
“卖不动”、预期亏损的不仅是万科,也不仅是营口。诸多迹象显示,2018年四季度以来,多个三四线城市楼市开始放缓,需求不再。
在3月份的业绩会上,阳光城董事长朱荣斌表示,“回归一二线已是房企共识,未来一二线城市的竞争将会很激烈。”
这种竞争,将不限于开发业务,也是存量运营业务的竞争。
城市大挪移
过去三年,一二线严厉限购限价的溢出效应,以及棚改货币化安置的加持,大量的资金和需求流向了三四线城市,也因此造就了碧桂园、恒大、雅居乐这些开发商的业绩辉煌。
这样的好日子似乎难以延续。无论是2018年的财报,还是一季度房企“抢地”的数据,都在生动地演绎着房企“逃离”三四线的路径。
申万宏源数据显示,2018年前30强千亿房企中,有15家在一二线城市土储面积占比超过70%。
其中,占比90%以上的公司分别为,中国金茂、首开股份、中海,80%—90%的为阳光城、金地集团,70%—80%的为远洋集团、金科股份、龙湖集团、招商蛇口、华润置地、融创中国、万科和旭辉集团。
从中可以发现,很多房企并没有在三四线的开发热潮中过多地下沉。以中海、保利、华润为代表的传统地产龙头对于三四线更是一向谨慎。
以一贯坚持布局一二线的中海为例,年报显示,2018年底,中海总土地储备为9144万平方米,一二线占比达80%,旗下主攻二三线的中海宏洋占20%,加起来一二线占比90%以上。
曾在碧桂园工作的朱荣斌、吴建斌来到阳光城后,该公司却是新兴房企中布局一二线最为坚决的。财报显示,阳光城一二线土储面积占比高达77%,未来可售占比更高达85.8%。
这样的策略帮助阳光城实现了快速周转,在2018年增长80%,进入了千亿俱乐部。
以豪宅开发著称的绿城,前几年大规模进入三四线城市后也选择了抽离。财报显示,2018年其新增土储中,一二线城市占比达65%。
房企三巨头碧桂园、恒大、万科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。碧桂园进入了300个以上的城市;恒大也布局了228个城市;反观万科,只进入了约78个城市。
在业绩会上,仅有少量房企表示对三四线市场的继续看好。曾经深入三四线的恒大,则干脆摒弃了这一划分。“评价一二线和三四线的观点过时了,恒大早在2014年就回归一二线,现在进入的228个城市都是人口净流入、产业有支撑的。”恒大总裁夏海钧说。
碧桂园也不再提起“一至五线全面下沉”的战略。接近碧桂园的人士称,城镇化策略还在进行,但选择的城市已经大幅收缩,公司更倾向于发展已经进入的城市。
克而瑞数据显示,房企今年主要在一二线城市储备土地。中指数据显示,1-3月,全国土地成交TOP10城市,共成交8290万平方米,同比增长13%。其中,天津累计成交442亿元,同比增长70%。
主流房企在热点二线城市战略性布局明显。正荣、金辉和万科分别出现在天津、西安和福州的1-3月拿地总额前十榜单中。
财报中的“秘密”
三四线城市的颓势,在房企的财报中也可窥得端倪。多家房企计提存货准备金额,彰显了他们对于三四线市场的谨慎态度。
万科年报显示,2018年存货跌价准备为23.1亿元,较2017年的16.1亿上涨43.5%。
据统计,万科共计提12个项目,分别位于大连、南充、烟台、成都、营口等地,一二线和三四线都有,其中有7个项目位于三四线城市。
(编辑整理:天台房产网)